据杭州市经委发布的消息,2006年底前,将全面淘汰我市57家企业的81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个口吐白烟,乱撒粉尘的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将最终走出人们的视线;与此同时,一批采用了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的水泥企业正在兴起。今年6月,杭州富阳登城水泥厂一举关闭了三个陪伴这个城市建设走过多年的机立窑生产线。而与浙江尖峰集团合作的5000吨新型干法窑生产线项目早已在运转当中。据报道,富阳原定于明年年底全部关停的10条机立窑生产线,已经提前实现关停目标。
两年前,天堂城市的一隅,一片蓝天在哭泣。转塘镇凌家桥、双流村周围一带,紧挨杭州第三水泥厂、双流水泥厂附近,多年来一直被滚滚粉尘所笼罩着。树是灰的,房是灰的,空气也是灰的。
沿着公路,穿过村庄靠近水泥厂,一路上山间植物上的粉尘如同水墨画,越描越重,越画越浓,诉说着水泥厂的“罪行”。站在双流村351号门前,能清楚地看见,白色的烟尘如同几条巨龙,从水泥厂的排放口肆意冒出,将烟尘撒向这片痛苦的天空。
两年后,再次走进转塘镇,这里已是另一番光景。漫天粉尘飞舞已成往事,未经雨水冲洗,植物却显示出最真的绿色。村民和记者说,如今房间地板再也不需要一天拖几遍,也不用携带手帕擦脸。
制造烟尘的罪魁祸首———机立窑,带着功勋与过错,终于将与这个城市告别——
预约采访孔国华颇有些难度。自古以来,兴旺发达之时自然愿意声名远扬,但是,当陪伴他走过了20多年,见证彼此成长足迹的杭州第三水泥厂已经不复存在时,再续线;在电话里,他说,之前也不过是个小水泥厂,而且现在都不开了,正在转产,还是找其他大型的水泥厂较为贴切。他们都换了新的生产线,环保方面也做得比较好的。
9月25日,采访车在双流村街道某处左拐,沿山坡水泥路顺势而上,经过数排厂房,直接开到了双流水泥厂厂区尽头,停在石矿开采地前。登高望去,青山掩映下的高大厂房建筑尽收眼底。
可以想像,开采声、搅拌声、装载声……各种声音混在一起的壮观。然而现在,我们正真看到的这片土地,却静如深夜。厂房高塔上的破洞,输送带上的灰尘,以及绿草丛生的开采地,无一不透露着:这里已经许久没有人活动了。
在车子沿路折回的时候,记者还看到路边有一个池塘,秋风拂过池面,碧波微微荡漾,泛起层层涟漪。“白色世界”,已经悄然远去。只有偶尔路边堆放着的石灰石,还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水泥厂的烙印。
在同一条去路上,记者看到了杭州第二水泥厂的厂房,但走到厂房尽头也不见人影。在传达室内,记者遇见了几个管理人员,了解到这里即将于年底关闭,目前只有几个工人在做加工水泥。
据了解,仅仅在转塘双流村一带,就聚集了6家水泥厂,如双流水泥厂、浙江交通水泥厂、杭州第二水泥厂、杭州第三水泥厂、周浦水泥厂等,规模从10万吨/年到25万吨/年不止。
双流村264号居民和记者说,双流水泥厂已经关闭多年了,而附近的几个水泥厂听说也都要关闭。提起粉尘污染,她便打开了话匣子。她指着门前的空地说,以往每天这里都会积上厚厚的一层灰,窗台、玻璃上都来不及擦洗,桌子也得一天抹几遍。
孔国华所在的杭州第三水泥厂,是转塘镇于1980年集资兴办的,当年固定资产投资81万元,只有一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年两条机立窑都关停时,固定资产已累计达4300多万元,年产水泥15万吨,吸纳就业人员200多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中毕业两年后,遇到镇里兴办水泥厂,于是参加选拔考试进入该厂工作。烧过窑,看过火,当过一线工人,尔后做到副厂长,厂长,看着这里从一块平地到厂房耸立。”提起水泥厂,孔国华有许多感慨。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当时办厂的时候确实没考虑到要同时配备环保设施,因此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说周围的村庄受到了影响,厂里的工人,每天都要跟粉尘打交道,灰头土脸地下班”。他说,当时眼里只有抓生产,没顾及这么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注重污染型企业的环保建设。孔国华说,1991那年他们在环保上投入了40多万元,用于添置除尘设施,安装了布袋除尘器。在水泥厂关闭之前,环保方面的投入累计共达500余万元,如今矿石开采过后的覆绿环保工程也在继续。
2003年底,整整度过了23个春秋的杭州第三水泥厂,水泥生产核心———两条机立窑生产线关停。但是,孔国华却没有因此与水泥告别,摆脱污染“罪名”困扰,换种方式,他继续演绎他的水泥情结。
有一幕,也许文章中必须提及。市经委分管推进机立窑关闭工作的某处长,在杭州第三水泥厂门口,被该厂200多位工人围住。水泥厂一关闭,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要丢掉饭碗,今后他们该怎么去办呢?
在文章中,记者始终没清晰地提及孔国华现在的身份。失去杭州第三水泥厂厂长的头衔后,他转而成为杭州金龙矿粉有限公司、杭州金龙水泥粉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依然每天来到这片土地上工作。
刚到厂房时,记者十分惊讶,不是已经关停,为何还有机器运转的声音?于是,记者立即穿行在厂房内外,寻找“罪证”。被记者的言行搞得有点紧张的孔国华解释说,水泥厂关闭之前进行了改制,尔后他接下了厂,成立了新的公司,现在利用厂房闲置设备(球磨机和储存库),加工水泥和矿粉。
“从三狮那边运来水泥熟料,在这边进行粉磨。而矿粉,则是利用提炼钢铁后的废料——矿渣,加工而成的。机立窑,现在当储存罐了。”孔国华介绍说,新成立的公司给150多名老职工提供了工作岗位,去年矿粉厂实现出售的收益3500多万元,上交国家税收300多万元,成了转塘镇的第一纳税大户。
“不用开矿,也不用机立窑煅烧,只是从马鞍山钢铁公司、杭钢那里运来他们的生产‘垃圾’,用闲置设备做粉磨加工,包装成水泥和矿粉产品,销往各地。”说这话时,孔国华脸上洋溢出自豪之情。
当2003年钱潮建材集团要把属下水泥厂的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关闭之时,与年产量已达到20万吨的机立窑相伴了多年的老职工们,都十分困惑。他们不理解,一直问厂长,这么好的生产线;但从今天回望过去,疑惑终将随着钱潮的发展而烟消云散。如果不是钱潮肯下大手笔,在发展的每个重要时期做出重要的选择,进行良性的投入,就不会有今天。
1981年,高中毕业后的陈林(化名),离开了闲林镇,去了嘉兴平湖。他说,那时的闲林镇,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也没办法忍受它的脏乱差。脏,很大程度上是周围聚集着的10多个机立窑水泥厂所赐。
“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每一次从闲林到留下,都要吃灰。印象太深刻了,每当迎着风的时候,粉尘就会直面扑来。特别是冬天有雾的日子,上坟山上就像是积了一层白。路边的树木,也有白白的一层,分不清是雾还是白色灰尘。”陈林说。
在陈林眼里,嘉兴平湖是个精致的小县城,发展得很快,特别是城市规划和面貌。但在7年后回到家乡时,眼前的一切令他震惊:道路依旧是7年前的坑坑洼洼,房子依旧破败,粉尘也依然笼罩着这片土地。“很失望……”陈林说。
然而,18年后,可以另觅住处的陈林依然住在闲林镇上。他说:他开始喜欢自己的家乡了。当然,这一切变化,在他进入钱潮建材集团工作后,感受更为深刻。“就在这几年里,闲林镇出现了质的变化。”
从小小的水泥厂发展到一个多元化的钱潮建材集团,陈林用笔和钱潮报记录了这一切。钱潮原来的水泥生产基地在闲林镇,叫余杭水泥厂,有两条机立窑生产线。毕竟是杭州市屈指可数的大型水泥生产厂,在技术改造投入上,迈出步伐总是比别人早。
据了解,考虑到旧式机立窑的污染严重性和产能局限,钱潮在1991年就上了第一条回转窑生产线月,仓前水泥厂窑改项目破土动工。2003年,响应政府号召,关闭了所有的机立窑生产线;同时,在淘汰旧窑的同时,钱潮也一步一步做大、做强了。今年4月份,钱潮在富阳兴建了年产量达到20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这是钱潮关闭闲林的机立窑生产线后,开出的又一条利用新型生产技术的生产线;钱潮建材集团的发展是杭州市大型水泥企业的一个缩影。留住了蓝天碧水,也未挡住自身发展的步伐,同时又承担起水泥生产的重任。这是天堂城市大型水泥厂所走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