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身着戎装,在国防事业中建功立业,退役后回到地方,他恪守忠诚、甘于奉献,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挑起大梁再立新功。他便是2023年红河州最美退伍军人——杨利斌。
在军营20余年,杨利斌获得过优秀士兵、优秀员、香格里拉藏区维稳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2019年10月,杨利斌退役,在红河州商务局任四级调研员。2021年5月,他主动请缨到金平县金水河镇龙骨村委会担任驻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后,杨利斌迅速转变角色,以身作则,白天带领队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晚上和群众交流谈心,迅速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村集体没收入来源,村民收入单一,主要靠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少,生产道路不畅通,农产品不能及时运出……”走访中,杨利斌把调研发现的问题写在贴身携带的本子上。“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要让群众富起来、乡村美起来。”这是杨利斌的初心,也是他暗自下定的决心。
龙骨村委会龙骨二村与龙骨小学仅一坡之隔,但学生上学却要走半小时的路,孩子们经常抄近道上学,但有些路段坡度较陡且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很多孩子经常摔跤。杨利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商议,用驻村经费购买沙子、水泥和免烧砖,村民投工投劳共同修缮村内便道,最终,为孩子们铺设了一条“暖心路”。
龙骨村辖区内蛮金二级公路路边的农特产摆摊点,不仅存在安全风险隐患,而且影响村容村貌。针对这一问题,杨利斌积极争取资金建设乡村振兴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成52个摊位供群众交易农副产品,既解决了路边摆摊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又为附近群众增收提供了便利。
集体经济单一、产业高质量发展滞后,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这样的一个问题每天都萦绕在杨利斌的脑海里,他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各村寨调研,研判龙骨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结构,与村干部协商谋划特色产业带建设,探索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发展柠檬、高粱、坚果等产业,实现以点带面、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为推进强村富民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农技培训,发展种植柠檬1200余亩、高粱1700余亩、澳洲坚果3500亩。去年,龙骨村高粱丰收,亩产值达2000元到3000元,云南穗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订单模式收购,带动265户群众增收致富。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带队下沉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带领党员群众参加强边固防巡边工作,在边境一线余天……龙骨村的泥土里,记录着杨利斌日夜耕耘的足迹,对他来说,从一名军人到驻村,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能为村民做一些实事,让村民的生活慢慢的变好,一切都是值得的。”杨利斌说。
驻村工作结束,回到州商务局后,杨利斌仍心系乡村振兴,他立足本职工作,协助金平梦马电商在金平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试点推行“村货进城”模式,将农户种植的蔬菜、水果等产品通过物流配送车运至电商中心,蔬菜、水果进行农残检测及包装后,上架“金品优鲜”小程序销售,并建立微信群进行营销,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
在两年的驻村岁月里,杨利斌先后荣获“金平县抗疫一线先进个人”“红河州优秀驻村标兵”“云南省优秀驻村”等称号。他以坚定的信念、优良的作风,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让军人本色在乡村振兴中熠熠闪光。
赵瑞君在开放发展专题培训会议上强调:树立“大开放”意识 采取更有力举措 推动红河州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
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时强调:坚定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为维护国家安全大局作出红河贡献 赵瑞君主持并讲话
赵瑞君在参加“政企面对面”活动时强调:坚定信心 形成合力 推动绿色新型建材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昆举行
赵瑞君为州委办公室全体党员讲授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强调:自觉学纪 准确知纪 对标明纪 严格守纪 以严明的纪律保障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滇ICP备11001687号
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红河网版权所有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他曾身着戎装,在国防事业中建功立业,退役后回到地方,他恪守忠诚、甘于奉献,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挑起大梁再立新功。他便是2023年红河州最美退伍军人——杨利斌。
在军营20余年,杨利斌获得过优秀士兵、优秀员、香格里拉藏区维稳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2019年10月,杨利斌退役,在红河州商务局任四级调研员。2021年5月,他主动请缨到金平县金水河镇龙骨村委会担任驻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后,杨利斌迅速转变角色,以身作则,白天带领队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晚上和群众交流谈心,迅速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村集体没收入来源,村民收入单一,主要靠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少,生产道路不畅通,农产品不能及时运出……”走访中,杨利斌把调研发现的问题写在贴身携带的本子上。“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要让群众富起来、乡村美起来。”这是杨利斌的初心,也是他暗自下定的决心。
龙骨村委会龙骨二村与龙骨小学仅一坡之隔,但学生上学却要走半小时的路,孩子们经常抄近道上学,但有些路段坡度较陡且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很多孩子经常摔跤。杨利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商议,用驻村经费购买沙子、水泥和免烧砖,村民投工投劳共同修缮村内便道,最终,为孩子们铺设了一条“暖心路”。
龙骨村辖区内蛮金二级公路路边的农特产摆摊点,不仅存在安全风险隐患,而且影响村容村貌。针对这一问题,杨利斌积极争取资金建设乡村振兴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成52个摊位供群众交易农副产品,既解决了路边摆摊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又为附近群众增收提供了便利。
集体经济单一、产业高质量发展滞后,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这样的一个问题每天都萦绕在杨利斌的脑海里,他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各村寨调研,研判龙骨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结构,与村干部协商谋划特色产业带建设,探索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发展柠檬、高粱、坚果等产业,实现以点带面、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为推进强村富民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农技培训,发展种植柠檬1200余亩、高粱1700余亩、澳洲坚果3500亩。去年,龙骨村高粱丰收,亩产值达2000元到3000元,云南穗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订单模式收购,带动265户群众增收致富。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带队下沉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带领党员群众参加强边固防巡边工作,在边境一线余天……龙骨村的泥土里,记录着杨利斌日夜耕耘的足迹,对他来说,从一名军人到驻村,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能为村民做一些实事,让村民的生活慢慢的变好,一切都是值得的。”杨利斌说。
驻村工作结束,回到州商务局后,杨利斌仍心系乡村振兴,他立足本职工作,协助金平梦马电商在金平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试点推行“村货进城”模式,将农户种植的蔬菜、水果等产品通过物流配送车运至电商中心,蔬菜、水果进行农残检测及包装后,上架“金品优鲜”小程序销售,并建立微信群进行营销,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
在两年的驻村岁月里,杨利斌先后荣获“金平县抗疫一线先进个人”“红河州优秀驻村标兵”“云南省优秀驻村”等称号。他以坚定的信念、优良的作风,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让军人本色在乡村振兴中熠熠闪光。